• <dd id="mti70"></dd>

  • <rp id="mti70"></rp>
    您現在的位置是:卡袋教育 > 小學教育

    小學教育

    曹文軒草房子為什么不能看(你會把草房子推給學生嗎)

    長篇小說《草房子》是“國際知名兒童作家”、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主編(之一)、北大教授曹文軒的代表作。該小說曾入選“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”,在該“典藏”中,還收錄了孫犁的《風云初記》、杜鵬程的《保衛延安》、曲波的《林海雪原》、路遙的《平凡的世界》等等。小說還獲得過冰心兒童文學獎、國家圖書獎,也列入了《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(2020年版)》,位列第82位,主要面向小學5-6年級的學生(見下圖)。

    曹文軒草房子為什么不能看(你會把草房子推給學生嗎)

    在很多版本的《草房子》的封面,都有“曹文軒純美小說系列”,有的是“國際安徒生童話獎得主曹文軒純美小說系列”。在“內容提要”中,是這樣介紹的“這是一部講究品位的少年長篇小說”“作品格調高雅,由始至終充滿美感”“既是孩子喜愛亦可供成人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”。

    曹文軒草房子為什么不能看(你會把草房子推給學生嗎)

    那么,《草房子》真的適合5-6年級的孩子閱讀嗎?真的是“講究品位”“格調高雅”的“兒童文學作品”嗎?

    有些時候,看各種評論,會讓你迷了眼睛,看多了就會迷失了判斷??赐晡业姆治?,你又會有什么感受呢?

    一、《草房子》的語言很美,描寫景物尤其出色,是少年兒童學習寫作的好教材

    我很反感“一棍子把人打死”,我本著“不虛美、不隱惡”的原則來看待所有的事情??陀^說,曹文軒的文字功底很好,他的小說語言很美,描寫景物很傳神但對于初學寫作的少年兒童而言,確實是很好的教材。

    比如描寫油麻地“秋天的白云,溫柔如絮,悠悠遠去,梧桐的枯葉,正在秋風里忽閃忽閃地飄落”,描寫蔣一鳴的笛聲:悠長的笛音,像光滑的綢子一樣,還在春天的田野上飄拂……

    描寫長大的鴨子“鴨們也長大了,長成了真正的鴨。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鮮亮,并且變得稠密,一滴水也不能潑進了。公鴨們變得更加漂亮,深淺不一樣的藍羽、紫羽,在陽光下猶如軟緞一樣的閃閃發光?!?

    類似的很多,只是隨便截圖幾個片段,就可以感受到,曹文軒對語言的駕馭能力,確實非同一般。

    當然,這是對少年兒童而言,對于成人,對于有一定的文化和文學修養的人來說,這些描寫,雕琢的痕跡很重,缺乏歷史文化的厚重感,缺乏返璞歸真的質地感。比如朱自清的《背影》,用最簡單的詞句,寫最真摯的感情——質樸的美,才是我們需要追求的語言的境界。

    二、《草房子》的人物描寫很出色、很傳神,細節描寫尤其到位,值得少年兒童學習借鑒

    《草房子》描寫很多人物,實話說,不管是主人公桑桑、紙月,還是重點描寫的人物禿鶴、杜小康、白雀,亦或是次要人物蔣一鳴老師、桑桑的爸爸、媽媽,就是哪一個看似無關輕重的人物秦大奶奶,都很傳神。比如禿鶴的細節描寫:

    做到跳躍動作時,只見他像裝了彈簧一樣,在地上輕盈地彈跳。那顆禿頭,便在空中一聳一聳。當時,正是明亮的陽光從云罅中斜射下來,猶如一個大舞臺上的追光燈正追著那個演員,禿鶴的禿頭便在空中閃閃發亮。

    從兒童文學的角度,“云罅”這樣的生僻詞,并不合適。

    即便是那個極有可能就是紙月生身父親的慧果和尚,也很動人。

    比如他拉的三弦的聲音:彈撥三弦的人,似乎很安靜,三弦聲始終不急躁,單純得十分。在桑桑聽來,這聲音是單調的,并且是重復的。但桑桑又覺得它這清純的、緩慢的聲音是好聽的,像秋天雨后,樹枝上的雨滴落在池塘里那么好聽。

    居住的環境:立在深院里的寺廟,四角翹翹,仿佛隨時都要隨風飛去。寺廟后面還是林子,有三兩株高樹,在它的背后露出枝條來。寺前是兩株巨大的老槐,很少枝條,而偶爾剩下的幾根,在風中輕輕搖動,顯得十分蒼勁。風略大一些,四角垂掛的風鈴一起響起,丁丁當當,襯得四周更是寂靜。

    他的僧袍:他的僧袍被風所卷動,像空中飄動的云一樣。寥寥數語,一個與世無爭的世外高人就擺在了讀者面前。

    三、《草房子》中有大量的兒童朦朧感情描寫,甚至還有大量的成人戀愛描寫,不適合青春懵懂期的孩子閱讀

    但這是否說明,《草房子》就很適合5-6年級的孩子作為課外必讀書來閱讀呢?

    其實不然!

    一是小說中描寫了大量的青春期前的兒童對異性的特殊心理,導向有問題

   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,對異性有一定的想法,既是生物的也是精神和心理的,這很正常。但作為兒童文學作品,面向特定的兒童,有沒有必要過度描寫呢?曹文軒的作品,基本上都津津樂道于此(《青銅葵花》算比較少的),《草房子》也不例外。比如,10歲桑桑和紙月,彼此都有好感。雙方見面,頗有寶黛初見的感覺,而桑桑為了保護紙月,與另一所學校的“霸王”打架等,背后都隱含的是對異性過早的關注——10歲左右的孩子有這樣的關注,但恐怕絕不至于像小說中描寫的那樣吧。比如:

    曹文軒草房子為什么不能看(你會把草房子推給學生嗎)

    這一段描寫,恐怕是青春期之后甚至是戀愛中的孩子的感受吧——10歲的孩子,有這樣的動作、心理,恐怕不是一般的早熟,而是被人為催熟的吧!

    試想,如果本來懵懂的孩子,讀了這些,并且讀懂了作者,讀出了自己,又當如何?

    二是小說中有大段的成人戀愛的細膩描寫,畫面唯美誘導性極強,

    《草房子》比起《細米》,要單純得多,《細米》的描寫簡直露骨,雖然沒有隱私器官的描寫,但與賈平凹簡直有得一拼(可以參加拙文細膩描寫師生戀,曹文軒的《細米》憑什么獲得優秀兒童文學獎?)。但該小說中,還有大量的成人戀愛的描寫,還很唯美,讓人“心向往之”。比如,桑桑的爸爸對戀愛的描寫:

    曹文軒草房子為什么不能看(你會把草房子推給學生嗎)

    再比如桑桑的老師蔣一輪與白雀的戀愛,差不多有1/6的篇幅,其中有大量的優美的環境描寫和細膩的動作、神態、心理描寫,非常引人入勝——只不過是因孩子進入歧途。比如:

    曹文軒草房子為什么不能看(你會把草房子推給學生嗎)

    蔣一輪和白雀的愛情,遭到了白雀父親的阻攔,蔣一輪遭受打擊之后,極度沮喪,甚至連上課的時候,都屢屢出錯:

    曹文軒草房子為什么不能看(你會把草房子推給學生嗎)

    曹文軒草房子為什么不能看(你會把草房子推給學生嗎)

    這些描寫,在成人看來,毫無問題,可如果面對的是10歲的孩子,大段的類似描寫,要引導孩子走向何處呢?

    三是小說有霸凌者、被欺侮者,不公平的教育,但都缺乏教育性的引導

    小說開篇描寫的就是禿鶴,這個孩子因為沒有頭發,受到各種善意或者不經意的傷害,但很遺憾,禿鶴依靠的是自己的倔強,“禿鶴以他特有的方式報復了他人的輕慢與侮辱”,這算是自我的覺醒,可這個時候,我們的教育呢?老師有沒有關愛和引導?

    而那個來自與外校的紙月,卻收到了很多關愛,因為“漂亮”“干凈”——這不是因人而異嗎?

    就是紙月,被另一所學校的霸王們欺凌,只有桑桑因為特殊的原因保護,校園欺凌者沒有得到相應的教育或者懲處——這傳遞出什么信息?

    兒童文學,是為了兒童的創作的文學,必須以兒童為中心,用兒童的視角看待世界,要適合于少年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,教育性應該是第一位的,所謂“染于蒼則蒼,染于黃則黃”,文學性、形象性、趣味性等,都應該是退居次席。古語說“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”,但再有“文”,內容導向有問題,豈不是南轅北轍,離目的地越來越遠?

    曹文軒的《草房子》,從兒童文學的角度,文學性確實突出,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人性的美,展示了成長的艱辛與歡樂,但究竟還傳遞了哪些信息:

    讓孩子們像桑桑一樣,對異性充滿奇妙的感覺?

    老師不會幫助我們,我們只有依靠自己來“報復了他人的輕慢與侮辱”?

    愛情如此美妙,我們可以嘗試?

    孩子們必然走向成熟,但那是自然的花開花謝、瓜熟蒂落,而不是人為的催熟!

    相關問答

    美丽人妻被按摩中出中文字幕